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在藝術中看見精障者

去年九月我回到當初念碩士時實習的機構,紐約活泉之家,這是一個以社會心理模式提供精障者的著名社區復健服務方案。時隔二十年,活泉之家最大的改變是他走出「服務」精障者的服務典範,進入到精障者主導的賦權典範,讓對精障者抱持刻板印象的社會大眾有機會進入精障者的生活世界。就在曼哈頓中城西區的第九大道上,活泉之家為精障者開了一家藝廊,專門展出精障者的藝術創作。 當我與同行的學生又慧專程抽空去參觀之際,兩位中年婦女漫步走進來藝廊,原來他們都是創作者。於是他們開始興致勃勃地跟我們介紹他們的作品,展開了一段我與精障者相遇的歷程。他們笑容中所展現的自信與自豪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藝術開啟這些精障者與外界溝通的橋樑,我們可以超越社會隔閡或社會關係,而以他們的世界為主,進行交流。
圖中這位婦女他的創作是把他收到的社會福利署的食物券公文剪貼而成,冰冷的公文裡去個人化的語詞,如「案號」、「以下告知申請人有關食物券的申請決定」、「本案法律依據為」,被這位婦女裁減下來,納入畫作中。這個把公文「粉碎」的動作極有意義,或許在現實生活中,精障者對這樣的公文沒有太多反抗的餘地,只能默默接受政府的決定,但「把政府公文剪碎」這個鮮少有人民敢做的事,象徵了他對國家權力的厭惡,拒絕自己的主體被「去人格化」的對待。
這些冰冷的政府公文碎片被他重新拼湊、鑲嵌進入代表生命的花朵、小動物所交織而成的豐富生命景象中,而展現創作者對自己生命的看法,反轉國家與社會對精障者生命化約為「福利依賴者」、「無生產力」、「社會寄生蟲」的負面標籤。
我對他的原創性讚嘆不已,他也對於他的作品能讓一位台灣的教授與博士生稱讚感到自豪。從畫中,我沒看見他是否得到政府食物券的補助,但我相信那已經不那麼重要,因為這個畫作已經昇華的那份公文,無損於他生命的豐富。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難得的單純

2011.10.06. 與德國智障者在機場的相遇 四天的會議後,我終於要踏上歸鄉的旅程。提早三小時抵達法蘭克福機場,我買了一杯麥當勞的奶昔,縱容自己一杯兒時的甜食,一面看著機場飛機在天光乍現的開闊視野中起降;一面打開筆電,將自己的思緒化成文字。這是一段難得的、與自己相處的寧靜時光。 忽然間,我隔壁桌來了一群熱鬧、彼此開心說笑的智障者,手中拿著兩袋麥當勞食物與飲料,他們顯然對於即將開始的旅程非常期待。靠近我的一位男生,看著我,忽然開口對我說起德文。我委婉地抱歉說,我不懂德文,但我意識到他們可能在問我是從哪裡來,於是我跟他們說,我從台灣來。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台灣在哪裡,但顯然他們很想繼續跟我聊天。一位女生用英文跟我說,「你會說英文,但我不會說英文!」,很矛盾地,雖然他已經宣稱他不會說英文,但我們還是只能繼續用英文跟他溝通。接下來,他用英文自我介紹,並一一介紹其他人給我認識。我一一點頭致意並覆誦他們的名字。這下子,他們可高興了,彼此知道了名字似乎就成為好朋友,他們集體決定要歡迎我這個新朋友的加入,於是第一位跟我說話的智障者開始起頭唱歌,他們開始集體唱一首我完全沒聽過的歌,但因為音量不小,旅客們開始抬頭注意我們這裡的動作,以為發生什麼事。我有些尷尬,只希望他們不要越來越興奮,或是唱歌越來越大聲。其中帶頭的一位較年長的智障者也注意到這個危險,示意大家適可而止。 接下來,帶頭唱歌的那位智障者舉起他的杯子要與我乾杯,可惜我早已經把奶昔喝光,我只好尷尬地舉起空杯跟他致意。他對於我的空杯顯然無法接受,他決定要跟我分享他的咖啡,就執意拿走我的空杯,小心翼翼地分一半咖啡到我的杯子裡。我滿心感動地舉杯一飲而盡,這是我喝過最貼心的咖啡。在種族歧視嚴重的德國,我從不期待如此迅速地被接納並具體分享了他們所擁有的東西。這短短十分鐘的互動,我經驗到人性的善良與美好,超越國界、種族與障礙。臨走前,他們問我,你喜歡德國嗎?我毫不思索地說,當然喜歡,沒說出口的是,那是因為你們。祝福你們,我親愛的弟兄姊妹。